科研成果

2017
王延飞;赵柯然;陈美华. 情报研究中的治学思考. 图书情报工作. 2017;61(16):55-59.Abstract
情报研究是致力于解决决策信息不完备问题之情报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情报学理论探索的实践之源。明确情报研究在情报学理论探索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梳理情报学术生态思考的主要内容,回顾生态观下治学理念的实践尝试,可以得出对情报研究中治学思考的几点看法。情报研究中的治学离不开冷静细致的学术生态思考,生态观下治学理念的实现则需要坚守学术理想的信念、营造共享交融的环境、享受持之以恒的过程。
王渝、吴志军*、胡敏. 我国不同大气环境下亚微米颗粒物吸湿特性. 中国环境科学. 2017;37(05):1601~1609.
申广军, 欧阳伊玲, 李力行. 技能结构的地区差异:金融发展视角. 金融研究. 2017;(7).
白楠 高珂. 政府补贴与劳动收入份额. 现代管理科学. 2017.
高瑜珊 汪琼.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的探索与实践. 电化教育研究 [Internet]. 2017;38(10):124-128. 访问链接Abstract
MOOC用于教师培训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新方式。文章介绍了用MOOC课程开展教师培训的价值,并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课程项目"为例,阐述了这类MOOC在内容选题、教学设计、交互活动组织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对9门课程开课及结课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对课程学员的基本信息、学习体验以及课程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证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课程在教师培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是现有教师培训的一种有益补充和替代方式。 
汪琼主译. 教育研究设计.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
肖珑,张岩,张俊娥,冯英. 数字人文的跨领域和基础性研究:以文物数字化保护元数据标准规范为例. 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台湾). 2017;43(1):191-210.
胡泳, 范海燕. 数字化生存. 中国信息化. 2017;(02):97.Abstract
<正>《数字化生存》写于25年前。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关于此次新的版本,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有什么地方搞错了吗?在过去的25年中,"本土"并不是由几何结构(比如到地平线的距离)、人口统计学理论(比如人口的数量)抑或是民族疆域来定义的。事实上世界被分成国家早已过时、但却是构成我们过去和现在地缘政治世界DNA的前数字化时代的概念。《数字化生存》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
杨钋, 徐颖. 数字鸿沟与家庭教育投资不平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7;15(04):126-154+188.Abstract
本文旨在探究互联网加速普及的背景下家庭信息资本向人力资本投资的转化,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追踪数据,建立配套亲子样本,应用泛精确匹配和加权回归方法来识别母亲互联网使用与家庭教育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母亲的互联网使用显著地提高了家庭教育投资,但其效果具有异质性——城镇家庭是受益者,母亲的互联网使用对进城务工家庭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在影响机制上,互联网使用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解决信息不对称以促进教育投资。我国城市信息优势阶层已经成功地将信息资本转化为人力资本投资,但是缩小数字鸿沟未必能弥合不断扩大的城乡教育鸿沟。 
王豐先. 書集傳. (王豐先). 北京: 中華書局; 2017. 访问链接
何静林, 温东辉, 高波. 杭州萧山区饮用水源地铁污染评价及控制对策研究. 中国环境监测 [Internet]. 2017;33(1):97-105. 访问链接Abstract
以杭州市萧山区2008—2014年饮用水源地铁含量监测数据为分析对象,研究饮用水源地的铁含量时空分布并评价铁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铁含量单次测值历年超标,超标倍数0.01~8.80,超标率16.7%~86.1%,7年间超标率呈现阶段性的螺旋式上升,铁污染日趋严重,到2014年有所减轻。通过对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和污染源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分析铁污染成因,提出防治对策:制定地表水体中铁的分类标准,完善废水的铁排放标准;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水环境管理机制,全面实施河长制;加强水土保持和酸雨控制,进行河流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源管理,扩建备用水源和另找水源。
高展, 张贵宾.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变质泥质岩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岩石学报. 2017;33(6):1775-1788.
黄妍, 陈彦阳, 王彦宾.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震地面运动放大效应. 地震工程学报. 2017;39(3):534-544.Abstract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大型断陷山间盆地,该地区的流动观测记录了2008年11月10日发生于大柴旦附近的Mw6.3级地震。和附近的基岩上的记录相比,盆地内部的记录显示出非常显著的地面运动放大效应,表现为峰值速度的增大,持续时间的延长,盆地内部呈现出长持续时间的后续震相。傅立叶频谱分析表明盆地内部显著的后续震相的频率和直达波相比较低,地面质点运动轨迹图显示后续震相为面波运动特征。为了解释地面运动的差异,构建二维模型,通过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地震波在盆地内部的传播过程,结果显示,盆地内部低速层的存在造成直达波的放大以及多次反射与转换,盆地边缘结构造成的波的相干叠加产生了强烈的次生面波,其低频、大振幅、长持续时间的特征是盆地内部地面运动放大的主要原因。
艾晟,张波(通讯),樊春,王洋. 武威盆地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地表形迹与活动速率 艾晟,张波(通讯),樊春,王洋. 地震地质. 2017;2:408-422.
魏赢, 刘阳生*. 汞污染农田土壤的化学稳定化修复. 环境工程学报. 2017;11(3):1878 – 1884.
胡泳. 海尔的变革之路. IT经理世界. 2017;(19):55-58.Abstract
<正>互联网给传统企业带来的最大冲击,是要重新定义企业与人的关系。2005年张瑞敏提出人单合一模式,经过12年的创新探索,海尔已将其打造为具有时代性、普适性、社会性的物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海尔来到又一个新范式的门口,我将其称为"网络化的个人主义"。而人单合一的下一步创新中,海尔又面临着哪些挑战?2007年,整整十年之前,我到海尔宣扬维基经济学,传递一个核心信息",世界是你的研发部",强调大规模协作,拆掉企业内外两堵墙。张瑞敏先生敏锐地意识到维基经济学所触及到的企业边界问题,开始探索按单聚散的人力资源平台。
朱道也, 朱欣焰, 刘凌佳. 海岛(礁)、滩涂和水下地形矢量数据融合方法研究与实现. 地理信息世界. 2017;24(05):76-81.Abstract
 海岛(礁)、滩涂和水下地形DLG数据库是重要的测绘成果,为开展海洋综合调查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然而,现有的三库测绘成果是分阶段采集的,数据精度和数据模型不一致,且存在大量重复采集的情况,最终成果也是分库存储的,这使其无法进行统一管理和更新。为此,本文对多源海洋基础空间要素数据的融合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矢量数据匹配技术获取对应实体,然后通过本文提出的属性融合技术和基于中误差与对应点的几何信息融合技术对三库DLG数据进行融合,以实现三库数据的属性共享、几何精度的改进和数据冗余的减少。最后,我们还基于.NET和ArcGIS  Engine组件开发了海洋基础空间要素数据融合系统,用于浙江省海岛(礁)、滩涂和水下地形基础空间要素数据的融合。
吴志军、陈洁.; 2017. 浸润核模式下的冰核浓度及成冰活性检测装置. China patent CN ZL 2017 2 1169464.0.
郭怀成, 贺彬, 宋立荣, 段昌群, 徐晓梅, 罗毅, 刘永. 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7.
方元狄, 张静, 郑中原, 温东辉. 焦化废水处理试验系统出水的生物毒性变化. 生态毒理学报 [Internet]. 2017;12(3):317-326. 访问链接Abstract
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工业废水,组分复杂,生物毒性高,大多采用生物处理联合物化深度处理的工艺,以满足炼焦化学工业的污染排放标准,但其排水安全性仍然令人担忧。为研究工艺排水安全性,选择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sus)血红细胞、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为测试生物,研究了焦化废水及各处理阶段出水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变化,进而识别影响生物毒性的水质因子。焦化废水经过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后,出水急性毒性比进水下降71%,遗传毒性下降为90%以上的轻度以下损伤,显示生物强化处理对焦化废水生物毒性有良好的去除作用。生物处理出水再经过深度处理后,则表现出不同的毒性变化:活性炭吸附法对生物急性毒性的消除最佳,但遗传毒性较生物处理出水有所升高;臭氧氧化法不仅水质改善效率差,且最终出水的生物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均升高;臭氧催化氧化法对水中残留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但也造成出水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的升高。各水样对青海弧菌Q67的急性毒性与有机物、氮等水质指标表现出较强相关性,而遗传毒性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和改进处理工艺、保障水体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