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2013
潘昆峰, 马莉萍
.
央属高校跨省招生名额分配行为研究——引力模型假设及其验证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Internet]. 2013;(06):114-121.
访问链接
胡泳, 郝亚洲
.
存在企业基因吗?
. IT经理世界. 2013;(22):102.
Abstract
<正>当思维、人、环境这三者到达完美匹配的时候,企业就会发生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正是物种生存的推动力。如果把企业看做生命体,无疑,企业是有基因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目前存在两个较为极端的观点。一方是基因决定论者。比如搞互联网的看不起
张存群, 马莉萍
.
学术活跃度与博士生学术产出的实证分析——以中国某研究型大学为案例
. 研究生教育研究 [Internet]. 2013;(06):1-7.
访问链接
段宝林
.
学术论文如何有文采
. 文化学刊. 2013;(6):13-14.
Abstract
语言的文采,对于学术论文来说,就是要求学术创新,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而不空洞,语言尖锐、泼辣,风格生动活泼。学术论文的文采,就是要求文章"准确、鲜明、生动",这是对所有的文章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艾春艳, 赵飞
.
学科馆员的知识增值服务
. 图书馆建设. 2013;(04):64-66.
Abstract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通过科研态势分析将学科服务嵌入科研过程,并根据教师深层次需求制定检索方案、分析科研历史及趋势、识别领先机构及个人、评估各研究方向、提取高影响力文献等,其科研态势分析服务得到院系师生的认同,是未来学科服务嵌入科研流程的发展方向。
闵维方
.
完善评价体系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 教育与职业. 2013;(10):6.
Abstract
根据世界银行近30年的研究,我国一方面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教育经费使用率不高的问题.2012年实现了4%的目标,教育经费大大增加了,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科学的管理与评价体系,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把宝贵的教育资源用到科教兴国的刀刃上.
沙宗平
.
宗教:通过个人而影响社会——以伊斯兰教为例
. 法治文化视域中的宗教研究. 2013.
郭云南, 姚洋
.
宗族网络与农村劳动力流动
. 管理世界. 2013;(3):69-81.
Abstract
以农业部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本文从宗族网络的角度考察了转型期间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行为.研究表明:(1)以家庭姓氏的人口比例衡量的宗族网络规模对家庭外出打工影响不大,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家庭的宗族网络强度.也就是说,相比于姓氏没有祠堂或家谱的家庭,外出打工的可能性在姓氏有祠堂或家谱的家庭中更高.(2)围绕着宗族网络而产生的赠送或往来礼金,为其成员的劳动力流动提供了一种社会保险,从而促进外出打工.(3)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网络作为传统农村的典型特征,其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趋于弱化.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传统组织(如宗族)和现代制度(如市场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我们理解现代农村及其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梁柱
.
官僚主义是人民民主的大敌-重温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论述
. 红旗文稿. 2013;(17):4-7+1.
Abstract
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反对官僚主义是一项重要内容。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特点,是产生形式主义的重要根源;官僚主义以特权思想、特权作风为特征,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重要源头。重温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论述,深刻理解他为防止国家政权及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向"社会主人"蜕变的危险,提出的许多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思想,有重要现实意义。
姚洋, 张牧扬
.
官员绩效与晋升锦标赛-来自城市数据的证据
. 经济研究. 2013;(1).
Abstract
本文利用1994--2008年我国18个省241个城市书记和市长与城市的匹配数据,分析了地方官员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地方官员在城市间的调动使得官员个人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从一个城市之内扩展到了不同城市之间。经验证据表明,地方官员的个人效应具有整体显著性,即不同的地方官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且内生性样本构成、内生性调动以及城市层面的扰动并不影响这一结论。就个人效应对官员晋升的影响的分析表明,尽管官员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个人效应也十分重要,且其重要性随着官员年龄的增长而加强;个人效应对市长的晋升具有显著作用,对书记的晋升没有显著作用,而官员在职期间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对晋升没有显著作用。
张守文
.
宪法与经济法关系的"经济性"分析
. 法学论坛. 2013;(3):5-11.
Abstract
宪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于宪法与经济法所共有的"经济性"是其存在密切关联的基础和纽带,因而从经济性的视角,有助于分析宪法与经济法的交互影响和内在的"一致性",揭示和解决实践中存在的违背"一致性"要求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构建宪法与经济法的良性互动关系,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和法治的发展.
孙祁祥, 王向楠
.
家庭财务脆弱性、资产组合与人寿保险需求:指标改进和两部回归分析
. 保险研究. 2013;(6):23-34.
Abstract
先改进一个衡量家庭财务脆弱程度的指标,使其更具逻辑一致性和直观性,并讨论如何对指标构成元素赋值.进而利用微观数据采用两部模型研究中国家庭的寿险需求行为.研究发现,家庭是否持有寿险受到家庭财务相对脆弱程度的影响,但家庭财务风险绝对程度却没有显著影响已持有家庭的寿险持有水平.资产越多的家庭越会购买寿险,但是所持有寿险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越低.家庭资产组合中,股票与寿险呈互补品,房产则挤出了家庭持有寿险.家庭户主及其配偶的平均年龄、教育程度对寿险占家庭总资产比重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讨论经验结果的产生机理并提出政策含义.
罗仁福, 张林秀, 王晓兵, 易红梅, 史耀疆, Rozelle S
.
家长健康信息干预对贫困农村学生贫血的影响
. 中国学校卫生. 2013;34:225-227.
林毅夫
.
寻求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因
. 中国报道. 2013;(5):24-27.
Abstract
重点应放在促进当前就业和提高未来生产率的项目上,尤其是基础设施、绿色产业和教育等。在发展中国家,能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基础设施投资则大有空间,这也给高收入国家带来出口需求,产生类似于货币贬值的效应。21世纪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最重要的变化是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然而,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阶段的种种"成长陷阱"。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减弱,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因陷债务危机举步维艰,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主要新兴经济体也出现增势放缓。全球金融危机主要成因2008年,爆发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
梁柱
.
“小我”与“大我”
. 前线. 2013;(8):84.
Abstract
这些年来,不容置疑,确实有人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甚至出现精神失落、道德滑坡以致游戏人生等现象,这是值得认真对待的。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受到现实中过度物质化、功利化、庸俗化倾向的影响,也在于他们受到一些错误
梁柱
.
小议毛泽东读史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3;(11):61.
Abstract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像他那样熟悉的不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就是在近代的革命家中,都是不多见的。"这个说法并不过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悉心研究,并不只是出于个人的爱好,更不是那种纯书斋式的研究,而是为了把握中国的特点,为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后,把他所熟知的古代民本思想改造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的思想。马克思说:"只有人民对外完全独立并且组成自己的
王一川
.
层累涵濡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的发生与演变
. 文艺争鸣. 2013;(7):6-14.
Abstract
从涵濡视角考察中国现代文艺理论,是一次新尝试.这一新尝试意在把中国现代文艺理论视为中国自我与外来他者之间持续涵濡的产物.希望这次新尝试能切实见出一些新东西来.一、涵濡理论涵濡(acculturation),也可译濡化、涵化、文化涵化或文化变迁等(1),来自人类学,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和影响而
贾庆国
.
崛起中的中国与维护海洋权益
. 群言. 2013;(4):25-27.
Abstract
何为崛起中的中国?顾名思义,它既不是崛起前的中国,也不是崛起后的中国。崛起前的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虚弱、受人欺辱和在世界上没有多少影响力的中国;而崛起后的中国是一个富裕、先进、强大、受人尊敬和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中国。因此,崛起中的中国是在两者之间或两者兼有之的中国。崛起中的中国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在多方面具有双重身份和利益,而这些身份和利益经常自相矛盾,甚至自我冲突。从身份的角度讲,崛起中的中国既是计划经
吴志攀
.
左法右图——菲利普·R.伍德《金融法的世界地图》中文版序
. 金融法苑. 2013;(1):5-8.
Abstract
菲利普·R.伍德教授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国际金融法学家之一,他在牛津大学开设的课程"全球比较金融法"(Global Comparative Financial Law)一直受到学生热捧,而他的经典之作《国际金融的法律和实务》多年前就由已故的何美欢教授译介到中文学术界,一直都是
钱雪梅
.
巴基斯坦俾路支民族主义探析
. 世界民族. 2013;(03):20-30.
Abstract
巴基斯坦俾路支民族主义是族裔民族主义的典型个案,多次引发暴力冲突。巴基斯坦历届政府尝试了多种政策;但是,从军事高压到政治怀柔和经济发展的努力,都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基于俾路支民族主义的历史演进过程,本文认为,俾路支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第一,俾路支民族主义力量同巴联邦政府的关系,被简化为不同族群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第二,双方互不信任,联邦政府的政策初衷同政策执行过程以及俾路支民族主义力量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及其宣传之间,存在较大鸿沟且难以协调。各种政策都难见成效。第三,地区和国际政治力量的插手与干预。
Pages
« 首页
‹ 上页
…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