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1997
郭建宁
.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总体审视
. 江海学刊. 1997;(2):66-73.
Abstract
随着纪元转换的临近,在两个世纪的交汇点上审视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文化选择的哲学阶段。中西文化论战及其哲学意蕴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的主题,文化选择从总体上看,形成了陈独秀、李大钊激进主义文化观、梁漱溟保守主义文化观与胡适自由主义文化观三足鼎立的局面。(2)创立体系的哲学阶段。其中最主要的成果是冯友兰的新理学、贺麟的新心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和金岳霖逻辑分析的哲学体系。(3)曲折发展的哲学阶段。(4)走向世界的哲学阶段。人、实践、主体性,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的主旋律,这一旋律是同世界哲学的发展合拍的,它体现了当代中国哲学所具有的强烈时代气息、科学精神和世界意识。
郭建宁
.
二十世纪中国西化与保守主义的文化思潮
. 青海社会科学. 1997;(5):62-68.
刘伟, 李风圣
.
产权范畴的理论分歧及其对我国改革的特殊意义
. 经济研究. 1997;(1):3-11.
Abstract
产权范畴的理论分歧及其对我国改革的特殊意义刘伟李风圣(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求是》杂志社经济部)一、马克思关于产权的基本解释严格地说,马克思关于产权的思想就是他的与所有制分析相联系的所有权思想。在马克思的著述中尽管存在后来人们归纳出来并被认为有别于所...
刘伟
.
今后20年左右中国所有制变化的趋势
. 理论前沿. 1997;(3):18-20.
Abstract
今后20年左右中国所有制变化的趋势刘伟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有赖于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命题。离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培育和完善,经济发展不可能有体制保障,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形成,最为根本的在于所有制的构造,这是...
张维迎
.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出路
. 社会科学战线. 1997;(2):42-51.
Abstract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有效的企业制度、或者说.“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把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作为一个标准.来评价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和问题,并对今后的改革提出一些想法.我的基本论点可以概括如下.第一,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在解决激励机制方面是相对成功的.而在解决经营者选择机制方面是不成功的.因此,下一步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经营者选择机制;第二.目前推行的“国有股份公司制度”不能解决经营者选择机制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将国家从“股东”(equity—holder)变为“债权人”(debtholder).同时开放直接融资市场,让私人投资者从债权人变为股东;第三.非国有企业“插足”国有企业和现有经理“买断”(managementbuyout)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比较可行的途径.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事实上在相当程度上已被个人以各种形式所“占有”,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事实上的占有变成法律上的“所有”.
肖珑
.
从参考咨询走向信息服务
.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7;(1):9-11.
吴敬琏, 张维迎, 舒菁, 杨新连
.
从国企改革到国有经济战略改组
. 资本市场. 1997;(10):10-17+6.
Abstract
8月底,本刊与《新闻报》企业重组专刊联合邀请吴敬琏和张维迎,就“十五大”之后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发展方向及可行性问题进行了座谈。以下是座谈纪要。
刘伟
.
企业家精神_创新、责任、集体主义
. 中国企业家. 1997;(5):45.
Abstract
企业家精神:创新、责任、集体主义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伟给我印象最深的至少有三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是在中国的这块土地上什么是企业家,《联想为什么》大量的篇幅是在讲人,而不是讲产品,不是在讲生产管理,是讲企业家。前一段我看了一本书,讲国外一...
吴树青, 黄楠森, 戴逸, 罗国杰, 梁柱, 丰子义, 卫兴华, 张静如, 许征帆, 王锐生, et al.
伟人思想;永垂后世──首都理论界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997;(2):8-16.
Abstract
伟人思想,永垂后世──首都理论界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2月27日,在北京市委宣传部会议室,20多位来自首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怀着沉痛的心情,重温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缅怀这位世纪伟人的丰功伟绩。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刊载如下。高举邓小...
胡壮麟
.
传统·创新·团结——贺《外语教学与研究》创办四十年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3):8-10.
Abstract
传统·创新·团结——贺《外语教学与研究》创办四十年《外语教学与研究》自1957年6月曾短暂地以《西方语文》的刊名问世以来,经过两落两起,迎来了四十周年大庆。人们常说,四十而不惑,这句话正能反映这个刊物今天在我国外语界和出版界所树立的成熟形象。我作为一...
袁行霈
.
保护和发展地方民间文化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 群言. 1997;(6):36-37.
Abstract
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民间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秦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方民间文化又带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在同一个大的区域之内,不同的省区、县乡,乃至不同的村落,又往往形成小范围的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地方民间文化主要包括礼仪习俗、地方戏曲、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居建筑、民族服饰,以及饮食烹调等方面。丰富多采的地方民间文
孙祁祥, 孙金勇
.
保险需求因素分析——兼论中国保险业增长潜在需求因素
. 改革. 1997;(5):94-98.
Abstract
保险需求因素分析——兼论中国保险业增长潜在需求因素孙祁祥孙金勇保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出现的一种特殊商品,保险的需求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人口、家庭、社区的变迁等因素的变化息息相关。分析这些因素及其变化情况,无...
吴慰慈, 周菁
.
信息产业背景下的中国图书馆事业
. 图书馆学刊. 1997;(4):9-13+21.
Abstract
文章分析了中国信息产业的现状及信息产业对图书馆的影响,指出信息产业背景下我国图书馆的特点及未来发展战略
吴慰慈, 马红
.
信息技术推动社会信息化
. 图书馆学刊. 1997;(5):37-39.
Abstract
文章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阐述了信息技术是推动社会信息化直接动力的思想。
张维迎
.
做“小思想家”;不做“大思想家”
. 读书. 1997;(10):142-145.
郭建宁
.
儒学现代转换的困顿
. 开放时代. 1997;(3):70-74.
Abstract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正经历着空前剧烈的社会与文化转型,而作为前现代思想资料的儒学和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决不能成为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汤一介
.
儒学的和谐观念
. 中华文化论坛. 1997;(4):3-4.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
充分信息与国企改革
. 市场经济导报. 1997;(8):4-5+1.
Abstract
国有企业如何走出国境?已是上下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蔡昉、李周为本刊撰写的《充分信息与国企改革》,从信息是否对称的角度,对国有企改革问题作了又一诠解。
林毅夫
.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之一)
. 中国经济信息. 1997;(12):33-34.
Abstract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之一)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1993年国家提出五大改革,第一个改革是金融改革。当时提出的目标非常好,即银行商业化、利率市场化。在五大改革中,我认为理论做得最充分的是金融改革,方案准备也充分。93年10月定了方案以后,94年...
厉以宁
.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1997年6月27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1997;(4):528-531.
Abstract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国务院提请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草案)》进行了初步审议。会后,法律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征求意见。法律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还联合邀请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座谈,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调
Pages
« 首页
‹ 上页
…
985
986
987
988
989
990
991
992
993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