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2011
严文明
.
寻根寄语
. 寻根. 2011;(2):2.
Abstract
~~
张守文
.
差异性分配及其财税法规制
. 税务研究. 2011;(2):69-74.
Abstract
社会财富分配是判断时代好坏的重要标尺,中国社会传统的"均贫富"思想是个人对公平价值追求的体现,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分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分配在一定条件下也具有合理性.从中国的现实状况看,本文认为,由于差异性分配所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增加,社会存在不安全性,因此必须在分配领域进行有效调控.由于财税法实质是作为社会财富分割器存在的,因此,当前调整分配格局,强化分配公平,财税法必须有所作为.
钱雪梅
.
巴基斯坦塔利班现象解析
.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02):51-60.
Abstract
巴基斯坦塔利班现象是地缘政治的产物,也是巴国内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力量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塔利班在巴基斯坦的活动范围逐渐从部落区扩大到腹地的过程,一般被称为"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化",实际上它也是塔利班运动"巴基斯坦"化的过程。2007年12月组建的"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TTP)具有一些不同于阿富汗塔利班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TTP正在整合巴国内各类激进和极端主义组织,在使巴陷入困境的同时,孕育着新的地区政治变数。
张维迎
.
市场使人向善
. 商界(评论). 2011;(8):42-45.
Abstract
所有的宗教都假定人是自我为中心的,这与经济学的假设无异。于是,经济学鼻祖业当·斯密不仅写出了《道德情操论》,也写出了《国富论》。宗教教育人要通过利他而实现自己的幸福,而市场要求人必须通过满足别人的需要来实现自利的动机。市场与伦理宗教所要求的结果都是一致的,与市场逻辑对立的是反自由竞争的强盗逻辑。
张维迎
.
市场制度最道德
. 中国中小企业. 2011;(10):68-71.
Abstract
经济学和宗教伦理的基本假设是,人是自我中心的。宗教的逻辑和市场的逻辑最大不同是,宗教的逻辑是通过改变人的心来达到善的行为,市场的逻辑不想改变人的心,而是规范人的行(行为),即以利人之行,实现利己之心。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犯错误或干坏事有两种原因,一是无知,知识有限,不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想干好事,结果却成了坏事;
张维迎
.
市场的逻辑与中国的变革
. 探索与争鸣. 2011;(2):8-11.
Abstract
市场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一个人想得到幸福,他(或她)首先必须使别人幸福.市场的这一逻辑把个人对财富和幸福的追求转化为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由此,才有了西方世界过去200多年的崛起.也才有了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市场交易的范围越大,经济发展越快.利润本质上是一个连带责任制度.是市场信任的基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从职权经济转向产权经济.腐败的根源是职权经济与产权经济并存.未来改革的方向仍然是进一步缩小职权经济的范围,减少政府手中控制的资源.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仍然需要遵循市场的逻辑,而不是凯恩斯主叉的刺激政策.
周建波, 孙淮宁
.
建国后薛暮桥的物价思想探析
. 经济学家. 2011;(01):15-22.
Abstract
建国后薛暮桥的物价思想可分为两个时期。计划经济时期,薛暮桥的物价思想主要体现在制订价格、稳定价格及调整价格等方面,旨在为新中国建立一套健全的物价管理制度。改革开放时期,薛暮桥从旧的物价管理体系的坚决拥护者变成质疑者和否定者,价格改革和价格管理体制改革成为该时期薛暮桥物价思想的主旋律。他的物价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今日中国的物价管理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昝涛
.
建立对中亚的常识性认知
. 大观. 2011.
郭建宁
.
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思路与路径
. 大连干部学刊. 2011;27(11):12-14.
Abstract
大国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和思想的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建设主流价值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胡泳
.
开源软件
. 商务周刊. 2011;(02):77.
Abstract
<正>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已成为数字化时代最伟大的成功之一。开源所指称的是开放源代码(source code),即程序员所编写的计算机指令组,而后才被转化成软件。
贾庆国
.
引导高教机构向中小城市迁移
. 北京观察. 2011;(1):29.
Abstract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特别是东部地区,成为大城市土地、人口、就业压力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大城市的高教机构本身也面临着种种发展瓶颈.而中小城市普遍存在高等教育机
鲍威, 杨钋, 朱红, 管蕾
.
强化教学切适性提升学生满意度--首都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 中国高等教育. 2011;(1):53-55.
Abstract
摘 要: 高等教育核心使命,如前哈佛学院院长哈瑞·刘易斯(H.R.Lewis)所呼吁那样:使大学生成为成熟个体,具备了解自我,探索未来的基本素养和完整的人格,应成为大学的重要使命。大学应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指导和辅助。随着传统的教学中心范式转化为学习中心范式,高等教育的功能在于如何提供学习指导,完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成就,
郭建宁
.
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
. 理论视野. 2011;(2):21-23.
Abstract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但是我们做得还不够.我觉得这个整体性大概涉及到三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研究.
郭建宁
.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 新重庆. 2011;(10):6-9.
Abstract
近十年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到民间,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的重要性从未象今天这样突出,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家园的概念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广泛使用和空前普及,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从
王一川
.
当代艺术创新人才及其创新素养
. 艺术百家. 2011;(6):26-28.
Abstract
艺术是特别需要创新人才的领域.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真正关键,与其说在于创新技能培养,不如说在于创新素养养成.创新人才的共通特征在于好奇心、跨学科综合才华、想象力、协作与务实精神、韧劲.创新素养是指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个体身心条件,这种创新素养其实从创新理论创始人熊彼特那里就受到重视了.创新被视为企业家的一种个体精神或意识.从陈凯歌与胡戈的事例可见,创新素养决定创新人才的成败.艺术创新素养的养成过程至少可涉及三层面:专业技能濡染、宽厚学识激活、想象力引导.
梁柱
.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学习陈云的一个重要论断
. 新视野. 2011;(1).
Abstract
"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这是陈云倡导领导干部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他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要学好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他提出著名的"十五字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生动而通俗地概括了实事求是的丰富内涵,是陈云思想方法的精髓所在.对于调查研究,陈云有他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的经验,这也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工作经验结晶.
郭建宁
.
当前理论研究热点的冷思考
. 前线. 2011;(3):32-33.
Abstract
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扎实研究、深入解答.目前,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有四个: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二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辨析,三是国学
包茂红
.
德国如何弃核?(译文)
. 绿叶. 2011.
段宝林
.
怀念吕德申老师
. 文史知识. 2011;(9):122-123.
Abstract
吕德申先生是我敬爱的师长。他的逝世是中国文艺理论界的巨大损失。虽然他没有教过我们课,但在毕业以后,在工作上的联系是很多的,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吕德申先生是属于那种温文尔
刘伟
.
总量失衡与政策调整
. 北京观察. 2011;(4):9-12.
Abstract
中国不是一般的通胀,也不是一般的萧条,实际上是面临滞胀的威胁。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可以也应该慢了。中国经济增长目前遇到的短期性的突出问题是总量失衡问题。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也应主要围绕这一问题而有所调整和变化。中等收入陷阱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中等收入阶段会遇到的世界性问题,就是
Pages
« 首页
‹ 上页
…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