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2016
闫志开;王延飞
.
新《国家安全法》背景下的中国情报学
. 情报杂志. 2016;35(7):1-6.
范卫锋, 于困困, 胡泳
.
新媒体的黄金时代
.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6.
胡泳, 吴丹彤
.
“新知识青年”:潮头上的孤独眺望者
. 同舟共进. 2016;(01):9-12.
Abstract
<正>近年来博客、微博的势头有所消退,但新一代网络技术造就的网络社群却呈澎湃之势。其中像"知乎""政见"这样以青年为主、注重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的社群,逐渐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他们代表了网络时代的"新知识青年"。他们的崛起已成为过去两三年里最重要的网络景观之一。这一群体的组成是什么样的?新的网络平台为他们
范凡
.
日本图书馆史研究概观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6;(1).
胡泳
.
旧制度与数字大革命
. 新闻战线. 2016;(01):59-61.
Abstract
数字文化中充满了挑战。一方面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先行者都在利用新技术促进社会转变,特别是少数群体第一次获得机会挑战主流话语,为自身争取权益;另一方面网上充斥仇恨言辞和排外情绪,理性的公共讨论和建设性的批评甚为少见,达成共识也更加不易。
刘畅
.
时间限制对用户搜索交互行为的影响及其预测
. 情报学报. 2016;35(2):127-136.
叶妮妮, 陆克定, 董华斌, 吴宇声, 曾立民, 张远航
.
望都夏季大气细粒子中水溶性无机盐及相关气态前体物的观测研究
.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6;52(6):1109-1117.
胡泳
.
未来的传播媒介:物联网与可穿戴设备
. 新闻与写作. 2016;(11):11-14.
Abstract
物联网的核心是将本来普通的物品联到网上,从而使这些物品之间具有通信功能;物品本身也就具有了某些灵性,可以告诉用户其自身携带的信息。本文通过分析物联网是无所不在的电脑化,阐释了物物互动与人机互动结合后,将形成"万有网",但能否创造出重量级的新媒体应用,还需要创业者的持续探索。
时胜勋
.
李泽厚评传
. 合肥: 黄山书社; 2016.
Abstract
《李泽厚评传》为王岳川主编《中国当代美学家文论家评传》丛书的一种,全面展现了美学家李泽厚在美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和独特的思想效应,集中介绍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历程,勾勒其美学思想的基本轨迹。由于李泽厚是当代美学大家,聚讼纷纭,因此本书力求客观评述其成绩与问题,对于学界了解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及其发展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雷瑭洵
.
杨树达与《诗“旨且有”解》
. In: 古代汉语经典精读.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杨宇, 王金霞, 黄季焜
.
极端干旱事件, 农田管理适应性行为与生产风险: 基于华北平原农户的实证研究
. 农业技术经济. 2016:4–17.
王联
.
欧洲陷入反恐怖主义的怪圈
. 人民论坛. 2016.
Xiao Y, Hu M*, Li M, Qin Y, Peng JF, Zhang W, Zheng J, Du Z, Deng L, Shuai S
.
汽油车尾气排放CO
2
稳定同位素特征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16:4497-4504.
Zheng J, Hu M*, Gu F, Peng J, Zhang W, Xiao Y, Du Z, Qin Y, Deng L, Li M, et al.
汽油车排放颗粒有机物高分辨率源谱特征分析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16:4466-4471.
徐远, 薛兆丰, 王敏, 李力行
.
深圳新土改
.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6.
王余光、范凡
.
清末民国图书馆史料续编(全20册)
.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6.
Abstract
本书主要收录清末民国时期各种图书馆学专著,包括图书馆学通论、图书馆管理法、分类编目、目录学、图书馆事业史等5类。凡正编未收的各类图书馆馆史资料,附列于后。共收录相关文献一百余种。对于图书馆学研究者来说,它不仅是一部史料集,其中的很多探索仍具有现实参考价值,是图书馆学专业必备的基本文献。
张晓玲, 刘永, 郭怀成
.
湖滨河口湿地中磷的输移转化机制及截留效应研究进展
.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2):373-386.
Abstract
湖滨河口湿地对湖泊的水质与生态健康有重要影响,但其对营养物质的截留效应亦备受争议.因此深入了解营养物质在湿地"水-底泥-植物"中的输移转化过程,明确导致湿地"源-汇"功能转换的主要驱动机制与关键影响因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磷(P)为对象,分析了水文过程的变异性对湖滨河口湿地的影响,综述了湿地截磷的植物机制、微生物机制及"上覆水-底泥"界面过程,比较了短期和长期机制的差异;识别了湿地截P的重要影响因素及其交互反馈过程,主要包括水文条件、底泥理化性质、离子含量、水生植物种类等;总结了目前已开展的野外监测、室内培养、吸附等温线、统计分析、机理模型等研究方法,提出未来需将湿地水文模型与生态模型相结合,用于识别和评估磷在湿地"水-底泥-植物"系统中的输移关键过程及截留效应.
赵东阳、靳雅娜、张世秋
.
燃煤电厂污染减排成本有效性分析及超低排放政策讨论
. 中国环境科学. 2016;36(09):2841-2848.
Abstract
中国的空气污染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关系密切.燃煤电厂是中国煤炭消费量最大且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部门,因此,也必然成为污染物排放控制的主要对象.针对最近公布的电厂超低排放政策,本文采用成本有效性评估方法对燃煤电厂污染物减排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面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以实现污染物减排的成本高昂,其中,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脱硫、脱硝、除尘的单位减排成本分别为:4.46万元/t,2.35万元/t,0.43万元/t.现有燃煤电厂实施超低排放的行业成本较高;鉴于其他燃煤部门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排放标准宽松,现阶段是否首先针对燃煤电厂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需要更为全面的环境经济评估.基于本文的分析,以度电成本为衡量指标将会误导超低排放改造的减排路径选择.研究结论表明:燃煤电厂行业最低成本超低排放改造,应从规模较小、煤质水平较差的机组开始.
王志恒
.
物种多样性的大尺度格局
. In:
于振良, 葛剑平, 于贵瑞, 张大勇, 方精云, 康乐, 傅伯杰, 焦念志
生态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pp. 225-249.
张楠, 熊富忠, 温东辉, 于聪, 李琪琳
.
环境因素对降解型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nternet]. 2016;52(2):345-353.
访问链接
Abstract
采用改良微孔板法,考察p H、温度、培养时间和目标污染物浓度4个环境因子对3株氮杂环芳烃降解菌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p H、温度、培养时间对生物膜的形成影响显著,且各降解菌的最佳成膜条件分别为:BC026成膜的最适p H为7,最适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36小时;BW001成膜的最适p H为8,最适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48小时;BW004成膜的最适p H为7~9,最适温度为40℃,培养时间为36小时。在0~1600 mg/L的目标污染物浓度内,目标污染物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不显著。
Pages
« 首页
‹ 上页
…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