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2005
张维迎
.
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
.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5;(1):22-23.
Abstract
中国未来经济能不能够持续增长,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是不是由寻租活动转向创造价值的活动。
张维迎
.
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来源
. 经理人内参. 2005;(1).
Abstract
我们看一下20年前发生了什么事?20年前中国赫赫有名的企业诞生了,包括联想、海尔、万科、科健、科龙、正泰、德力西等等.
袁行霈
.
显示个性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5):6-7.
厉以宁
.
机遇和挑战并存
. 光彩. 2005;(12):9-10.
刘洋, 易红梅, 陈传波, 鲁奇
.
村级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研究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15:94-98.
周昌令, 崔建, 张蓓, 陈萍
.
构建高性能网络的 Netflow 流量统计环境
. 通信学报. 2005;26:52–55.
吴振新, 李广建, 许雁冬, 马明
.
构筑图书馆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5;(10):67-69.
Abstract
介绍了关于网络安全的有关知识、概念和重要性,分析了主流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组成,说明了如何构筑完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并分析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网络安全情况与防护体系建设情况。
林毅夫
.
林毅夫:建设中国新农村
. 商务周刊. 2005;(23):110-111.
Abstract
20年以来,林毅夫已经习惯于每天早晨7点起床,凌晨12点后离开办公室。他不知疲倦地体味着学术研究的乐趣。“中国现在发展很快,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所以我每天都很充实,没有时间感到疲惫。”林毅夫说。 这位1952年出生于台湾宜兰,并在1979年冒死从金门泅渡回大陆的学者,在北京大学获得政治经济学硕士后,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之邀到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4年后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被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1986年,林毅夫又到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做了一年博士后研究工作。1987年,林毅夫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家。11年前,他负责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担任该中心主任至今。 最近,林毅夫开始研读“十一五”规划中有关中国农村的发展战略,撰写的一系列论文重提他呼吁多年的“新农村建设”运动。他的同事卢锋教授说:“让林毅夫读‘十一五’规划,我们一起读林毅夫。”
胡泳
.
柔性生产
. 商务周刊. 2005;(15):96.
Abstract
“柔性生产、个性化制造是企业需要发展的重要的竞争力。但对柔性的要求必须有一个恰当的度。变是永恒的,要准备应变,但不是要将所有可能的需求变化都准备好,重要的是具有应变能力
胡泳
.
柔性生产
. 21世纪商业评论. 2005;(02):18-19.
Abstract
<正> 本田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工厂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生产调整。它主要生产奥德赛轿车,但在需要的时候,它也能生产任何一款本田汽车。此种生产方式的背后,是这样的一套操作理论:每一个本田工厂必须能够在短期内转产,即从需求缩小的产品转而生产正处在热销阶段的产品。
张贵宾, 宋述光, 张立飞, 牛耀龄, 舒桂明
.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沙柳河蛇绿岩型地慢橄榄岩及其意义
. 岩石学报. 2005;21(4):1049-1058.
包茂红
.
森林史研究:以菲律宾森林滥伐史研究为重点
. In: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2005.
郭建宁
.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红旗文稿. 2005;(8):15-16.
Abstract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提出并阐述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社会认识的深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和题中应有之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了新目标,确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要有新的应对和新的举措.
林毅夫
.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 煤炭企业管理. 2005;(12):24-25.
林毅夫
.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 经济前沿. 2005;(11):4-7.
Abstract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特性;自生能力、比较优势和经济发展;如何发挥比较优势
陈跃红
.
比较诗学与当代中国的文艺研究
. 中国比较文学. 2005;(3):96-101.
梁柱
.
毛泽东《兴国调查》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5):1-7.
Abstract
从毛泽东75年前的兴国调查,可以透视党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毛泽东确立的思想路线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特点:一是把思想方法提到思想路线的高度,把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作为一条思想路线提了出来;二是它包含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相互关联的两方面的内容;三是把调查研究作为实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中间环节和桥梁.这条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梁柱
.
毛泽东关于执政的若干基本观念
. 党史文汇. 2005;(3):4-6.
梁柱
.
毛泽东文艺思想若干问题论析
. 党史文苑. 2005;(4):4-10.
梁柱
.
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5;(4):9-10.
Abstract
6月27-28日,由《马克思主义研究》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协办的"纪念《马克思主义研究》(双月刊)创刊10周年座谈会暨马克思主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冷溶,副秘书长何秉孟、黄浩涛出席会议。沙健孙、梁柱、吴雄丞、徐崇温、田心铭、王东、陈学明、侯惠勤、梅荣政等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近60名专家学者,院科研局、邓研中心、部分研究所领导以及近十家院内外学术期刊的领导应邀参加了会议。在为期一天的"马克思主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本刊拟将本次会议的研讨成果以专刊形式编发,这里仅刊发一些学者的发言摘要,欢迎读者阅评。
Pages
« 首页
‹ 上页
…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