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研究揭示全球食物损失浪费背后的空气污染及生物多样性损失环境负担

研究揭示全球食物损失浪费背后的空气污染及生物多样性损失环境负担

八月 8, 2023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张霖长聘副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刚教授等合作,通过融合多学科研究工具(食物损失与浪费数据、氨排放清单和模型、大气化学模型及流行病学方法等),评估了在当前或未来减少全球食物供应链中损失与浪费(FLW)对氨减排、PM2.5污染减缓、氮沉降减缓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效益。研究揭示了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2.3.1(食物损失与浪费减半)将有助于减少PM2.5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并显著减缓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biodiversity hotspots)的超量氮沉降。

北京大学覃栎课题组Nature Water:全球火电行业冷却技术的碳-水权衡机制

北京大学覃栎课题组Nature Water:全球火电行业冷却技术的碳-水权衡机制

八月 8, 2023

简介: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两大重要挑战。火电行业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人为排放源,一方面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下水文循环的改变(如水资源稀缺、水温升高)又会严重制约火力发电,威胁能源安全(自然环境反馈人类社会)。能源行业冷却技术的转型(如采用干式冷却技术)可缓解火电行业面临的水资源压力,但同时存在热交换效率低、风机耗能高等缺点,且其发电效率和碳排放将进一步随着气候变化非线性增长。与此同时,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则可能有效缓解诸如干式冷却技术带来的碳-水权衡效应。因此,在人地耦合视角下,综合冷却技术转型、非常规水源利用、以及碳封存等技术,识别电力部门的碳-水双向耦合机制,是气候变化及水资源短缺双重挑战下电力部门面临的重要科学瓶颈及现实问题之一。

怎样把握 中高净值人群的需求——读《中高净值家庭财富管理报告》

怎样把握 中高净值人群的需求——读《中高净值家庭财富管理报告》

七月 31, 2023

中高净值人群指的是社会上个人资产或财富达到一定数值的富裕人士所构成的社会群体。在社会学意义上,这就是中产阶级的中高层以及更高阶层的社会人群。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我国逐渐形成了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社会结构。所以,中高收入人群可以被视为是“橄榄形”社会结构中的上半个椭圆。

最新出版的《中高净值家庭财富管理报告》从六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中高净值家庭的六方面特征,包括行为特征、金融资产管理、非金融资产管理、商业保险配置、儿童商业健康险配置、养老与保险等。全书采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覆盖性、代表性相较于其他版本的有关调查更具可靠性。

在我国,按照统计部门的设定,年收入6万元至50万元的家庭被划入中等收入群体家庭,2010年这个群体占到了全部城市家庭的14%,2020年则达到了45%。

好友来访

好友来访

七月 26, 2023

澳门大学张平教授来课题组交流访问,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研究揭示缓解欧洲地区PM2.5污染最优的活性氮排放控制路径

研究揭示缓解欧洲地区PM2.5污染最优的活性氮排放控制路径

七月 23, 2023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张霖长聘副教授课题组与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WilfriedWiniwarter教授、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HaraldRieder教授等合作,结合减排效率和化学状态两种指标,指出欧洲因排放差异和大气化学的复杂性,其东西部区域存在不同的通过活性氮排放控制减缓大气PM2.5污染的减排路径,在综合考虑氮排放控制成本后,其最优减排策略均更加强调氨的排放控制。相关研究成果以“为经济有效地减缓欧洲PM2.5污染识别最优活性氮控制路径”(Optimal reactive nitrogen control pathways identified for cost-effective PM2.5mitigation in Europe)为题,2023年7月1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